河南云台山各景点导游词
云台山地形复杂,气候随海拔与山势山形变化各异、上下差异明显,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五百多种。下面是云台山的导游词,欢迎参考!
尊敬的游客朋友:
您好,欢迎您到云台山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xx,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的满意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百家岩综合服务大厅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综合服务楼一楼大厅,大厅正前方是大型生态停车场,2005年5月1日正式启用,停车场面积35万平方米,共设停车位4998个,其中大车位998个,小车位4000个。彻底解决的游客“进不去,出不来”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云台山多功能服务大厅。这里有售票处、验票处、游客服务中心、休息室、医疗室、餐厅、洗手间、购物区、话吧。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可以为您提供咨询、行李免费寄存、景区风光片播放、触摸屏导览、语音导游、广播、纪念品、雨伞、婴儿车、轮椅、***加油站、投诉、临时休息等服务。
温馨提示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些提示:景区门票是通票制,分景点验票,两日内有效,但不能重复游览同一个景区,其中小寨沟景区包含三个景点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一次性验票。目前,景区实行的是电子门禁系统,每人一张电子门票,请您保管好各自的门票,不要丢失、弯折、浸水。验票时,请把门票上的条码在闸机上扫描一下,享受优惠票的游客,同时请您主动出示一下相关证件。验票后请您乘坐景区的绿色观光巴士进行游览,两日内,您可以凭票在指定的停靠点上下车。游览时,一请按照指定的登山线路游览,注意游览标志;二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游览秩序;三护林防火、保护环境,请大家到专门设立的吸烟亭内吸烟。景区共有五个服务区,都可以为大家提供就餐和住宿,在那里您可以享受到一种家庭式的居住环境,品尝到一些山村风味和地方特产。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您询问我们的工作人员,景区还设有咨询***0391-7709001。
穿过验票厅,咱们大家必须换乘景区的绿色观光巴士,云台山景区从宇通公司量身订购了150台豪华客车,尾气排放达到欧Ⅲ标准。并且在全省范围内招聘了高素质的司机和讲解员,为社会就业缓解了压力,也成为云台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区概况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省会郑州市西北70公里)修武县境内,距焦作市区30公里,因山势险峻,峰壑之间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家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等七个国家级称号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包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11大景点,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水景为特色、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2004年2月13号,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园内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在裂谷作用大背景下形成的“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是中国地貌家族中的新成员。在长期处于构造稳定状态的华北古陆核上,发育了一套相对完整且具代表性的地台型沉积,完整地保存了中元古代、古生代海洋环境,尤其是陆表海环境的遗迹。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水动力条件,造就了公园特有的地理地貌特征,使其兼具北方之雄浑、江南之灵秀,并且成为中国特殊植被的北界和最高纬度的猕猴保护区。
云台山以山称奇。整个景区峰峰如画,岩岩皆景。踏千阶的云梯栈道登海拔1308米的主峰茱萸峰顶,北望太行群峰,层峦叠嶂;南眺怀川平原,沃野千里,织锦铺秀;云台山以水叫绝。单级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雄冠华夏;天门瀑、白龙瀑、黄龙瀑、丫字瀑等形成云台山独有的瀑布景观;多孔泉、珍珠泉、王烈泉等清冽甘甜。“华夏岩中均有很好的出露。
钟乳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处规模并不大但十分奇特的钟乳石,其它地方的钟乳石都是生长在石灰岩上,由水浸蚀、碳酸钙沉淀而形成的。石英砂岩上并不具备生长钟乳石的条件,偏偏长了一块钟乳石,这在地质上是比较奇特的。仔细观看,原来山壁上有条天然裂缝,地表水沿上层的石灰岩地层下流,发生了化学反应,经分解后的物质渗漏吸附在石英砂岩上而形成了这种罕见景观。
悬石 此处抬头,可观望到一处“千年悬石”,这块石头夹在两座峭壁间,摇摇欲坠,站到下边不免会感到心惊肉跳,这块巨石又名“试心石”,它身上还有浓重的地方民俗色彩,担负着考验真善美,惩恶扬善的重任。当地有这样一种民俗:未婚男子在向心爱的女子求婚时,女方为了考验小伙子的诚心和胆量,就让他站在这试心石下,对天发誓,与爱妻永结同心!若失言,愿葬身石下,以示惩罚。这是一种寄托追求爱情坚贞永恒的美好愿望!
天然壁画 在峡谷中穿行,突然听到似有清溪抚琴的声音,抬头一看,崖壁上方珠光闪闪,色彩斑阑,像悬挂着一幅天工妙手雕凿的山水壁画,泉水从一条石缝处向下溢出,由无数个塔松形状的苔藓铺垫,勾勒出无数如珍珠、似银丝的线条。形态优美且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弹奏着高山流水的乐章,似跳动的音符、流动的画卷。因其颜色碧绿,其形如倒挂的珠帘,故名为“珠帘壁挂”。当阳光直射到水帘上时,将是一处更为壮丽的景象,各种颜色的水珠在青苔的衬托下熠熠发光,犹如颗颗宝石镶嵌在山体中,流光溢彩,满目生辉,只要见到它的人,都会目不转睛地观赏,久久不愿离去。
首龙瀑 它是红石峡内最大的一挂瀑布,落差68米,其源头是子房湖,每逢雨季,形成地动山摇之势,站在此处,有种大水天上来的感觉。走到首龙瀑脚下,也就到了红石峡的尽头,参照引导标识,沿山路往您上走就可以出来了。
岩质密,泉水聚积于此,随着探寻的深入,谷底渐次抬升,所以小寨沟才形成了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绝妙景色。
情人瀑 入口百余米便见有群瀑自高岩跌落,瀑分三层,每个断层都有两条瀑布相吸相融流入一个潭里,如情人耳鬓丝磨,窃窃私语,流水终年不断,象征永结同心,永沐爱河之意,所以,人们把它戏称为“情人瀑”,即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金龙卧波 据说,潭内有条金龙,平素隐而不漏,倘若阳光灿烂,便在碧波间出,称“金龙卧波”。金龙满身鳞片,金光幽幽闪闪、闪闪幽幽,与上方的银龙瀑闪光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实际上,潭内岩石之所以显出金色,是由于水中的钙逸出,形成的泉华。
丫字瀑 Y字瀑,高二迭,挂在两层山阶上,瀑高十余米,呈“Y”字形,所以叫“Y字瀑”瀑面合二为一,造型奇特。Y字瀑下是Y瀑潭,水色碧绿幽深。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一天,有个“女子”高呼救命。这时,一个羊倌循声前往搭救,只见一只凶猛的鹰鹫,嘴里叼着一只青蛙,正要吞进肚里。羊倌连打三声响鞭,吓得鹰鹫松开口。说也奇怪,这只青蛙落地化为美女,水灵灵如出水芙蓉。原来此蛙非蛙,本是天仙使女,在天仙降临小寨沟沐浴时,掌管泉水,负责报警。她为报羊倌救命之恩,询问羊倌需要什么,只要说出口,全都满足。羊倌说他只求万世长流,能保世代不缺水就行了。仙女果然金口玉言,所以小寨沟的泉水十分旺盛。
清漪池 红石映碧水,使清漪池突显出一种慑人神魄的清纯气质。在清漪池的池水之下,有一条深沟,将其分为三部分,每个部分水深不一,水色差别明显。无论有没有微风吹拂,水面总是泛着清清的涟漪,十分可爱,令人悠然陶然,看在眼里,荡漾在心里。这里水浅而清澈,青苔把一潭水映得碧绿无尘。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在这清池中却有小鱼生长,这些鱼为了保护自己,鱼身逐渐变得透明,在清澈的水中很难找到。
水帘洞 水帘洞是一个天然洞穴,洞顶为水草石檐,在石檐上挂着一条高七八米、宽五六米的珠帘。一条条、一线线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从洞顶直垂下来。经阳光一照,闪烁着宝气珠光,令人赞叹不已。它是由近水平产出的层状碳酸盐岩,受构造控制和流水的差异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台阶和叠瀑。同时,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组分的地表水,由于二氧化碳的逸出和水分的蒸发,部分碳酸钙析出沉淀在台阶表面,形成台阶状钙华体。唐代药wang孙思邈当年在云台山采药时,就常来此处歇息。如果您有兴趣进入洞中,隔珠帘向外望去,可见绿树、岩壁、山石、游人组合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那将是另外一种乐趣。
不老泉 在水帘洞前方,有一眼泉水从离地一米高处喷薄而出,这就是潭瀑峡内最为著名的“不老泉”了。据《修武县志》上记载,魏晋时期的老寿星王烈,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健步如飞,此泉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当您来到此处时,不防也过去品尝一下。
钙化坝和水帘瀑 潭瀑峡的“U”形崖墙下,分布了宽百余米、长数百米的垮塌岩块堆积体。这是泉水流经垮塌体时,水中析出的钙质在外部边缘不断聚集而形成的高达数十米的钙化坝。钙化坝上草本植物茂盛,泉水顺植被漫流,形如万条丝线,犹如流动的水帘,故称“水帘”瀑。
洗砚池 魏晋时期,史称“竹林七贤”的嵇康、刘伶、向秀、山涛等七位名士曾在云台山百家岩竹林隐居二十余年,他们经常在云台山这一带活动,寄情山水,啸傲林泉,广交天下名士。他们相遇友善,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此处便是他们饮酒赋诗之时,洗砚台的地方,虽历经两千年的岁月冲刷,却依然浓重幽深。上方那块中间平整、边沿凸起的石块,据说是他们所用的砚台。
试剑石 这是一处自崖墙崩落的巨大石块。由于坠落沟底时撞击力的作用,使该岩块沿节理面裂开,其面平整,状如刀劈。由此而演绎出唐王李世民曾在这里试剑得天下的神话传说,所以称之为试剑石。
该岩块为“U”形崖墙上的厚层碳酸盐岩岩体沿节理、裂隙重力崩塌垮入沟底。其坠入沟底时的撞击力使岩块节理面裂开,形如刀砍斧劈,可谓鬼斧神工。
龙凤壁 泉瀑峡尽头是此峡谷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这里是一幅绝壁,头底为一个“U”型谷,三面环山,一面敞口,周围除了垂直陡峭的山崖外,只剩头顶一片蓝天,真有坐井观天的感觉!崖壁上方是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龙凤呈祥图。也不知是哪位艺术大师竟能以天作笔,以山为卷,以泉水、苔藓以及蕨类植物作墨,勾勒出如此活灵活现的一条巨龙和一只仙凤来。看来大自然的造化实乃神奇,真是妙不可言。在一簇簇青苔高挂的山崖上,仿佛有一只孔雀在翩翩起舞,雀尾下有一挂剔透晶莹的水帘,当地人将其称作“风尾串珠”。此外,前面还有 “蝴蝶石”等景观。
潭瀑峡“U”形崖墙的地貌特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60万年以来,由于地表流水和地下水的侧蚀、掏蚀、溶蚀和重力崩塌,形成了这种三面绝壁、一面开放、口小肚大、形如瓮状的瓮谷。同时,泉水自40余米高的绝壁上喷涌而出,形成了悬泉飞瀑的胜景、造型优美的泉化体和赏心悦目的潭池。
第四景段 高瀑深涧泉瀑峡
泉瀑峡又名老潭沟,全长3000多米,是一处以华夏第一高瀑为标志、以深潭幽涧为特色的深谷。沟内山雄水秀,峰高瀑急,青山四合,如同仙阁,沟壁和谷底有多处清泉流出,看后令人心旷神怡。这个峡谷形成于距今5.4-4.9亿年的寒武纪时期,华北大地一片汪洋,云台山地区在广阔的浅海环境下,沉积了厚达500米的白云岩、灰岩、砂岩、泥岩地层,后经多次地壳运动,演变为陆地。2300万年以来,历经长期流水侵蚀、搬运,重力崩塌,使海拔800-1200米的古夷平面局部强烈下切,形成了长3000米,深400米的峡谷。这里有鲕粒灰岩、羽状交错层理等地质遗迹,你会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泉瀑峡是迴行线游览景区,游览时间两个小时左右。
鲕粒灰岩 鲕粒灰岩俗称为鱼子石。岩石风化面多呈灰色,鲕粒含量30~50﹪,多者达80~90﹪,这些鱼卵状的小颗粒,是在海水温暖动荡、碳酸质过剩的条件下,沉积物均匀地包裹住悬浮在海水中的小碎粒形成。直径大于2毫米的,称为豆粒灰岩,小于2毫米的称为鲕粒灰岩。
羽状交错层理 主要发育在下寒武统馒头组灰岩中。在这个时期,这里是海滨环境,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碳酸盐成分。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此时沉积的碳酸盐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反应了潮汐环境的双向水流特点。层系厚度一般10~20厘米,相邻层系的纹层倾斜方向相反,延至层系界面时锐角相交,呈羽毛状,纹层倾角25°~37°,在两个倾向相反的层系之间常隔以薄的泥质层。
垮塌岩块堆积体 垮塌岩块堆积体多分布于崖墙之下,为河流或洪流侧蚀、掏蚀及重力崩塌所形成。随着山体抬升和水动力减弱,这些垮塌岩体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是云台山地区罕见的地质灾害遗迹。
幽潭 幽潭是由流水下切形成的隘谷景观,宽3~15米,长三百余米,两侧奇石耸立,泉源密布,水帘千丝万缕,相互交织,水声清脆悦耳,不禁使人想起“大弦嘈嘈如裂帘,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谭内可泛舟,是通往天瀑的水路,取其寻幽之意,称之为幽潭。在潭中崖壁右侧有一处泉眼四季长流,泉水清凉甘甜,名叫“长生泉”,与潭瀑峡的不老泉遥相呼应,合称为“长生不老泉”。
多孔泉 在崖壁上有一淙清泉流出,它是有八处小泉眼汇集而下形成的,周围青苔相连,珠帘倒挂,泉水顺水而下冲击到底端的岩石上溅起飞花碎玉,甚是壮观。
大型波痕 寒武纪时期,这里在一片汪洋之中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碳酸盐岩,由于海水的潮汐等作用,在岩石的层面上留下了丰富的波痕遗迹。该大型波痕是一处面积500平方米的平台,台面波状起伏,远望十分壮观,波痕的波长60厘米,波高6-15厘米,波脊为直线形,形成于5亿年前水动力作用较强的滨、浅海环境中。
云台天瀑 泉瀑峡的尽头,是一处三面环壁、一面开放的围谷,断崖高达300~360米,崖墙陡峭,别具特色,断崖造就了314米的“云台天瀑”。它上吻蓝天,下踏石砰,犹如擎天玉柱;凌空飘落,携雨抚风,宛如透明玉带;又似翩翩起舞的少女,乳白色的衣裙,因风作态,变幻无穷,亦梦亦真。站在它的近旁,相信你也会充分领略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宏雄伟的气势,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第五景段 猕猴谷
云台山于199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落在景区内分布。太行猕猴,在进化系统上属灵长目猴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太行猕猴是生活在气候较冷,纬度最北的猕猴群,周围环境山峰陡峭,因此猕猴群体大,体壮,毛长尾短,善于攀缘,喜欢跳跃,行动敏捷,形体俊美,模仿性强,为猕猴中最进化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太行猕猴终年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及悬崖峭壁之间,喜群居生活,由猴王率领猴群,并配备护卫猴、哨猴,通常每群百只左右,白天活动觅食,夜间宿于悬崖峭壁之上,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属杂食性动物。为丰富您的游览活动,景点内还有免费猕猴表演,每天6场,另外可以根据游客需要临时增加场次。
第六景段 峰石画廊叠彩洞
叠彩洞是是通往茱萸峰的公路隧洞,从远处看,只见隧洞似阶梯般层层叠叠蜿蜒而上。沿途可经大小19个洞,总长4831米,每百米路程平均升高5米坡度,上下高差912米,从高处鸟瞰,但见曲洞连环,在悬崖峭壁间呈螺旋式上升之势,堪称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一大奇迹。这是由全国劳动模范、修武土专家张有臣设计,从1977年至1987年,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精密仪器的情况下修建的,施工难度极大,完全靠人工测量,人工开凿,历时10年修筑而成。这里到处峭壁林立,奇峰对峙,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神奇莫测。沿途经过西瀛观,这里地势高峻,崖台平整,是观赏云台山云海的最佳位置之一。据修武古县志记载,唐代著名诗人钱起游到此地作诗:“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旁。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西瀛观因此而得名。在此处俯瞰,视野开阔,群山连绵起伏不见尽头,向前看子房湖碧绿如镜,红石峡蜿蜒曲折;向左看天然形成的巨大佛龛映入眼帘,它的一边是一位集大自然之造化神工天然形成的睡佛,大佛庄严,宝相生辉,轮廓分明,额头、嘴巴、眼睛、身躯栩栩如生,两棵松柏就像佛的眉毛,如神来之笔,入木三分。向右看通往泉瀑峡、潭瀑峡的公路即在脚下。如遇雨雾天气,这里更像是一片汪洋大海,蓬莱仙境不过如此,令人胸怀开阔,心旷神怡。
咱们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目光移向您的左上方,在两个山峰之间有一处景观,我们称之为“小象攀山”,您看它高高挺起的象鼻,努力的向上攀爬,形态极为逼真,随着车子的移动,我们所观看的角度不同,它又呈现出另一个不同的景观,仿佛一只乌龟在努力攀登,所以又称它为“乌龟爬山”,咱们大家在看的同时呢,一定不要离开自己的位置,要注意安全,看不清楚的游客,您可以在返程的路上观看。
现在大家把目光移向您的右上方,您可以看见一个山体,它如同青竹围屏,青翠壮观,取名为“翠屏峰”,它是二号洞“翠屏清晖”洞的其中一个由来,前面即将穿过二号洞,来到此洞,不禁会想起南朝诗人谢灵运的一首诗“昏蚕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尽管从早到晚,气候有别,可云台山一直含着清晖,可以给此洞取名为“翠屏清晖”洞。
前面就是三号洞“太行苍壁”洞了,因为在此山体的峭壁之上生长有一种太行花而得名的,太行花属蔷薇科植物,是一种珍贵的濒危植物,自身开白色小花,十分鲜艳夺目,它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在这海拔8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形成了“太行苍壁”这一独特的景观,三号洞就由此得名了。
出了三号洞,您向左前方看,也就是四号洞入口的左上方有一个独立的天然石柱,高约七、八米,人称“仙人指”,据说真武祖师曾在此给溺于凡尘的弟子讲经说法,传道解惑,指点迷津,从字面上讲,指点就是指引,迷津在宗教用语中为迷妄之境界或为迷失了道路,所以给此洞取名为“指点迷津洞”。
出了四号洞,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把目光移向您的右上方,有一个山峰,非常酷似一艘海中行驶的帆船,又传说,天上的神仙在云游四海时,途经我们云台山,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在此停舟欣赏,据说这个仙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象形帆船,所以五号洞“云海仙舟洞”就由此得名。
前面即将穿过的是六号洞“群洞叠彩洞”了,这个洞是众多叠彩洞中的一大杰作,它全长406米。其一,它是一个U形盘旋的隧洞入口和出口在山体的同一侧面,上下落差为20米;其二,您站在此洞入口处与五号洞出口处的中间位置,您不管是向上看还是向下看,都可以看到众多叠彩洞的入口和出口,所以说它是领略叠彩洞这一公路隧洞建设史上一大奇迹的最佳位置,所以称它为“群洞叠彩”洞。
前面就是七号洞“华峰遗梦”洞了,给此洞命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它是为了纪念修武县人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就了叠彩洞这一乐章,其中有23位青年那女没有看到这一天,他们的青春和梦想永远遗留在了这里;其二,在此山体上,有一个叫“小华山”的山崖,它与华山最险的西峰酷似孪生姊妹,相隔千里,却只能在梦中相见,这就是七号洞“华峰遗梦”的由来了。
出了此洞,大家向右后方的山峰上看,有一个天然的石柱,形似一个宝塔,所以前方的八号洞“宝塔映辉”洞就由此而得名了。据说此宝塔是真武祖师的镇山宝塔。
讲了这么多洞,大家是否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洞的命名都是有来源、有根据的,或人或物,让人们对这些洞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我们即将穿过九号洞“云岚绝胜洞”,因在此山体的周围常有团团云雾,神秘莫测的不知从何涌起,婀娜多姿,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所以云岚绝胜洞就由此得名了。
前面就是十号洞“脉望酉辰”洞,这个洞十分有纪念意义,它是为了纪念开凿这条公路隧洞的两位功臣,一个是我们修武县一斗水的村书记“郭麦旺”,也就是开凿隧洞的领队,另一个就是我们修武县土专家张有辰,也就是这条隧洞的设计规划者,“脉望酉辰”是两人名字的谐音,“酉”字在地支中排名第十位,而这个洞也正好是叠彩洞的第十号洞,而“脉旺酉辰”在字面上讲也是贯通展望,地石洞天的含义,所以给此洞命名为“脉旺酉辰”洞。
我们现在穿过的就是十一号洞“曲径通幽”洞,它是众叠彩洞中最长的一个洞,全长461米。
这个就是十二号洞“嬴观三秀”洞了,因在此洞出口的不远处有一个西嬴观和三秀石而著称得名的。出入洞,大家把目光移向您的左上方,在丛林之中,您会发现一个奇石,它耸立在丛林之中,这个奇石就是三秀石,又称三变石。所谓步移景异,随着我们车子的移动,我们所观看的角度不同,它呈现处三种不同的景观,您看他第一眼时,非常象一个硕大的灵芝,当车子向前移动,变换角度时,您再看它时,非常像一个傣家少女,等最后您看它时呢,又像一个摩登女郎,尤其时身着的裙摆,非常逼真,提醒大家,看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了,看不到的游客我们返程的时候可以再看一下。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把目光移向您的左上方,您是否可以看见一个凹下去山峰,它非常像一个供奉佛像的佛龛,所以给此峰起名为佛龛峰,在佛龛峰的右侧有一睡佛,它仰面朝天,眉毛何下巴极为相似。
在我们左边的就是西嬴观了,它是建立在峭壁上的一个观景台,从书面上讲,“嬴”就是大海的意思,站在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西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好像苍茫大海的滚滚波涛,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走的时候是不停车的,咱们游客朋友可以在返程的途中让司机在此停车3、4分钟,我们可以观看一下我们的佛龛峰、睡佛以及景色怡人的云台山水。
前面就是十三号洞“佛龛兆祥”洞了,因那个佛龛峰而得名的。
穿过十四号洞“丹凤朝阳”后,我们还有3、4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茱萸峰停车场了。
第七景段 茱萸峰
茱萸峰海拔1308米,是云台山的主峰,因在古时候遍生芳香植物茱萸而得名的。前方您所看到的就是云台山主峰茱萸峰,云蒸雾腾之时,那忽聚忽散的云雾,把山峰衬托得更加高峻雄伟,主峰秀出云雾之上,犹如天宫瑶台;每当万里晴空,俯瞰群山,峰峦叠嶂,别具特色。云台山古时候称为“覆釜山”,就是因为我们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孤峦秀矗,如同一口巨锅倒扣在群峰之上,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满山覆盖的都是原始次生林,我们茱萸峰有两条游览线路,一条是登上1667个台阶,到达圣顶茱萸峰,上面有药wang洞,传说是孙思邈炼丹采药的地方,另外洞口处有一棵千年红豆杉,所谓是“红豆生南国”,这种树在南方极为普通,而生长在北方是极为罕见,更何况是一棵千年红豆杉。另一条路,我们可以去飞外岭上的重阳阁游览,飞外岭上有千年凤求凰,也就是两棵千年五角枫树,一雌一雄。游览茱萸峰需要两个小时的,去飞外岭需一个半小时,咱们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自行安排。
在入口处有一处汉白玉栏杆包围的一尊雕塑,这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雕像,据记载,王维每年九月九重阳节都要和亲朋好友一起登上茱萸峰望远寄情,并在此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这一千古绝唱,将千百年来游子心中最无法变更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沿左边山路可到达茱萸峰顶,茱萸峰景区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动植物资源亦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93%以上,1993年被建设部评为国家森林公园。跨入林间山道,可见翠柏、橡栗、黄栌、红枫、核桃、山楂、山榆、柿树等大型乔木满山皆是,遮天蔽日。至于茱萸、连翘、绣线菊、杜鹃、山枣、野葡萄等灌木药材更是杂陈林间。行走间,会不时被突然出现的红一片、黄一片、紫一片、白一片的林中野花所吸引,为奔跑的野兔、鸣叫的山雀所驻足。呼吸着温润、新鲜的山林野气,踏着松软的苔藓,望着波澜起伏的莽莽林海,猛然使你心旷神怡。
登顶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当地重九登顶的习俗。重(jk是什么意思是什么?JK是“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 ”(女子高校生)罗马音 jyoshi koukousei 的简写(取其中“J”和“K”),通常指日本女高中生;JK也是ACGN次文化中的萌属性之一。)九登顶,就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当地男女老少蜂拥而至,齐聚茱萸峰脚下,人人佩带茱萸香囊,个个饮菊花酒,吃菊花糕,赏红叶,争相登上圣顶——茱萸峰;望远寄情,据说这样既可以免灾去病,又可以给人带来好运。古时获嘉县有一个书生屡试不第,然而有一年在登茱萸峰后登科,巧得是两个“登”字相应,于是,一时间被传为佳话。从此以后,登茱萸峰之风便愈加盛行了。 俗话说:天下名山神占多。茱萸峰有神仙洞府72个,沿途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天然洞穴有药wang洞、紫虚洞、龙宫洞、灵官洞、玄武洞等。
药wang洞 药wang洞口朝东南,宽11米,高10米,深30米。相传是隋唐时期医圣孙思邈采药炼丹之处。大家都知道,孙思邈是隋唐时期的名医,历来以医德高尚流芳于世。唐太宗曾封他为药wang。他所著的《千金方》医药书典,不仅对我国的医药学界贡献很大,而且还很早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对于推动当地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药wang洞外原有奉祀药wang孙思邈的庙宇,洞内有石像、碑记。洞顶有一天然石臼,相传曾是药wang制药的工具。洞口南侧有一棵千年古树红豆杉,你看它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有松柏傲寒气度,树干粗壮,两人才能合抱。红豆杉树高20多米,系亚热带孑遗树种,堪称“活化石”,为药wang孙思邈在云台山救死扶伤时亲手所栽。据专家考证黄河以北仅存两株。唐代诗人钱起曾在此作诗《独往覆釜山·寄朗士元》记述此景,“将寻洞中药,复爱谷外障,……古壁苔如云,阴溪树穿浪。”
药wang洞和龙宫洞中间悬崖峭壁高耸,岩体裸露,秋菊挂壁,在这里可以看到游人络绎不绝,争相来此观赏。菊花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疗效。秋菊可食用,战国诗人屈原就曾写下“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另外,秋菊还可供观赏,因为菊花高洁秀逸,傲寒凌霜,千百年来,一直被喻为中华民族仙风傲骨的象征。当然,云台山多少年来有观赏菊花的传统习俗,据说能避邪祛病,延年益寿。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至十月十五日下元节祭神大会,云台观的道士便采来菊花置于洞口两眼龙井内,供登高游山者和善男信女来饮用。
玄帝宫 这组占据了整个峰顶的道教建筑群,相传是古人用羊驮砖瓦所修建的,困难程度之高实属罕见。传说,真武祖师在此静修之时,曾任鸟儿在头顶做窝孵雏,竟不顾不问,潜心研道。唐大历十才子诗人钱起所写的《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指的也就是云台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该扩建以后的面貌。
每逢云蒸霞蔚时,缥缈不定、忽聚忽散的云雾把“独拔青天外,孤秀白云中”的茱萸峰烘托得更加高峻、更加富有仙韵,令人扶摇云中,情腾仙境,大有身置天上、“羽化而登仙”之感,素有不观云不算云台之说;而当万里晴空时,远近峰峦,层次分明,另有一番情趣。那堆苍积翠的原始次生林,一派勃勃生机;那参差有序的群峰,近者簇拥,远者呼应,还有的如众星捧月,各具魅力;那遥遥在望 的九曲黄河,横在天际,宛如一条金丝银带……
飞外岭 飞外岭原名古枫岭,位于茱萸峰主峰东南方。在茱萸峰景区入口验过门票后,沿右边山路拾级而上可到达飞外岭。飞外岭上的两株千年五角枫树长势非常奇特,一棵在坡上,一棵在坡下,相去虽距十米,但树身向相倾斜,对向生长,如雌雄相依,分别享有“枫王”、“枫后”的美誉。呈现出千年凤求凰的奇观。春夏绿荫如盖,经霜红叶似火。相传他们为一对飞外所化,旧时被善男信女视为神树供奉,飞外岭也因此得名。
重阳阁 重阳阁位于飞外岭上,始建于唐初,时为全木结构,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原址仅存阁基。现阁为零二年底依古县志所载原貌复建而成,至零三年九月竣工。阁分四层,高17.2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青石为基,汉玉作栏,白壁黑檐,立于绝壁之巅,远至数十里可见。凭栏远眺,下临深谷,而顿有飘然欲飞之意。唐代大诗人王维入云台山访友之时,适逢重阳,登阁临远,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遂在重阳阁上题下了千古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茱萸峰与重阳阁因而得名。农历九月初九为至阳之日,故而名为重阳,寓意长寿长久,自古就成为民间的重要节日。又被国家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的节日,使重阳节的意义更加深远。当地民众一直以来都有重阳之日登重阳阁、饮菊花酒、插茱萸的风俗,寓意避邪祛病、保佑平安的美好愿望。每至秋高气爽,登阁望远,则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碧波如镜,玉带蜿蜒;清风徐来,浮云隐见;众峰稽首,穹际无边;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胸襟开张,豪情啸天;实为天下之至景也。
云台观 云台观是道教建筑,始建于唐初。现存建筑是2002年在原有遗址上新建而成的,总面积350㎡,由主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主殿供奉太上老君,东配殿供奉的是文曲星,西配殿供奉的是王母娘娘。
第八景段 佛国古刹万善寺
因寺内供奉着一尊金佛,故又称“金佛寺”。这万善寺位于翠屏峰脚下,龙山、虎山的交汇处,正合青龙白虎之意,是佛家教派临济宗派别。据考,万善寺始建于明代。后经历朝历代,特别是解放后的几次大规模翻修,才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这里晨钟暮鼓,诵经响乐十里可闻。和其他佛教寺院相同,万善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物,游览时间为30分钟左右。
来到寺院,我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里面供奉着哼、哈二将,其造型古朴,精美奇特。穿过山门,我们就来到了天王殿,殿门两侧挂有一幅楹联,上联写“大腹能容三界苦乐自然圆融”,下联写“开口常笑人间欲妄尽皆幻灭”。大家再向殿内看,天王殿内供奉的是弥勒佛塑像。这是一尊笑口常开的胖子和尚,身材矮小,肚子奇大,俗称“布袋僧”,传说,他就是五代梁朝时浙江奉化的和尚契此。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为配殿,殿中供奉着民间传说中“四大天王”护法神。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的后面,是一座歇山顶悬山建筑,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殿内所供奉是释迦牟尼,佛为金身,是早年泰国友人所赠。在佛祖左右两旁的壁画上绘有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画像,两肋则为善财童子和龙女。右有文殊菩萨是锐智明理之菩萨,与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左右两壁,有栩栩如生之十八罗汉。
万善寺还计划修复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和方丈室等等,到那时,万善寺会更加声名显赫,来此游览朝拜的人也一定会更多。
第九景段 访贤探古百家岩
百家岩历史悠久,是华夏山水文化的古老家园。这里山清水秀,处处有流泉,步步有青竹,一派迷人风光,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竹林七贤指的是我国魏晋时期七位著名文人高士,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他们相遇友善,在百家岩一带的竹林里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回归大自然的文人旅游群体;他们在这里山栖岩居,寄情山水,啸傲林泉,交游天下名士长达20年之久,并一度成为我国文学史、哲学史、风景旅游史上有一定地位的杰出代表。唐代十大才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钱起在此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心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百家岩除拥有秀丽的山水自然景观之外,还拥有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如:二乐台、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汉献帝避暑台等皆为精品。这里地域虽小,但密度之大,积淀之深、意蕴之悠长,不愧为一处访贤探古、寄情感怀休闲壁暑之胜地。目前,百家岩还未开发完善,暂不对外开放。
第十景段 青龙峡
青龙峡苍茫的山山岭岭,素以“山水画廊”而闻名,婀娜多姿的旺荣瀑,翠绿如玉的同心潭,妙不可言的石上春秋,构成了青龙峡大气磅礴的山水立体画卷。是云台山原始生态旅游的又一个好去处。秋天赋予这里的除了收获,还有漫山遍岭的红叶。看青龙峡的红叶,最好在10月中上旬第一场寒霜之后。这时的青龙峡,千山红遍,层林尽染,火红火红的峡谷,直奔你的眼底,令人目不暇接,让人难以忘怀。青龙峡长7.5千米,深700米,最窄处不足5米,沟窄峡长,水曲路转,是青龙峡的独特之处。
来到青龙峡,看山沟里钻,看水不坐船。沿着峡谷步道,顺山而下,逆水而上,走在谷底,行在水旁,一步一景,步移景迁,九曲十八弯,弯弯景不凡。向前看: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晶莹剔透,流光异彩;向后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向上看:峡谷纵横,层峦叠嶂,枝叶扶疏,如张巨盖。
第十一景段 峰林峡
峰林峡峡谷幽深、峰林奇特,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被誉为“云台天池”。人间天上一湖水,万千景象在其中,境内十里平湖烟波浩淼,宛若一条在峡谷中飘拂的玉带,兼有南北山水特色,景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美丽如画,独具风情的山水立体画卷。
真情告别 希望云台山之行,愉悦了您的身心,丰富了您的生活,增长了您的见识,成为您记忆当中美好的片断!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真诚祝愿您在今后的日子里万事如意!
【河南云台山各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武当山各景点导游词汇总03-22
华清池各景点导游词(通用14篇)05-20
河南旅游景点排行榜「必去」03-23
2018年河南专升本各专业考试题型介绍02-26
留园景点导游词03-30
玉林概况景点导游词03-30
泸沽湖景点讲解导游词01-01
长春旅游景点导游词01-22
苏州园林导游解说词各景点(通用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