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夫的故事》节选自《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也叫《阿拉伯之夜》)它是一部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语言通俗、夸张,情节曲折、生动,很受学生们欢迎。因为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课本剧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表演来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了吗?听说过《神灯》的故事吗?是呀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给了我们无数美好的幻想,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的一篇 《渔夫的故事》。 教学达标: 1、了解文学常识:你知道《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2、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且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抛砖引玉,提示性表演开头: 我是一个穷渔夫,以打鱼为生。我打了一辈子的鱼,养成了一个习惯 每天只撒四次网,这就足够我维持一天的生活了。可是今天我已经撒了三次网了什么也没捞到,难道今天这么倒霉吗?我再撒一次看看,上帝保佑我捞一条大鱼。(做撒网状)哎呀怎么这么沉,上帝真的保佑我捞着大鱼了。(做用力拉鱼网状) 4、学生排练。 两人一组自愿组合,排练在魔鬼和渔夫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排练熟悉语言,进一步了解课文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教师提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做道具。 5、学生表演。 .每一对学生表演完,请同学来评价表演的'优点与缺点,让下一对表演的同学引以为戒。找三对学生表演较好。 6、教师小结: 渔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总结出: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既勇敢又要机智。 开拓扩展: 这是一个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我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 能力延伸: 通过这篇民间故事的学习,你能总结出民间故事的特点吗? 欣赏体会: 动画片《皇帝的新装》中节选: 老大臣看新衣 一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课(萨日朗什么意思?萨日朗是一种红色的花,细小的茎叶,白色象蒜一样的鳞茎,火红的花冠向上卷起,内蒙古草原的人们叫它萨日朗花。 蒙语萨日朗花,翻译成汉语就是草原上的山丹花,象征夫妻和睦,也象征多子多福。)本的基础上怎样表演得更加生动,加深对表演课本剧的理解。 【2】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让学习抓住故事人物和曲折的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讲故事的方法,尝试着简要讲述故事。三是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特点,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这篇课文在教材安排中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将充分利用课文前面提示语组织安排教学,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充分享受读故事的乐趣并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为学生以后读懂这类故事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目标 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民间故事曲折的情节概括主要内容,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抓住外貌、语言、心理描写,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等方式,体会魔鬼的狡猾和渔夫的智慧,进而明白真正的强大靠的是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尝试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创设情境: 故事大王 闯关 出示情境题: 故事大王 第一关:读故事,请各位同学默读这个故事,读完后说一说这个故事大概讲了什么一件事? 二、走近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 交流说主要内容的方法,2. 重点提醒抓住人物、情节,3. 把事情说简练。 4. 全体学生练说。 5. 抽生交流。 6.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7. 教师板书,8. 小结方法:像这样的民间故事,9. 我们抓住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就能基本说好故事的大概内容。 10. 情境小结:祝贺全体同11. 学顺利通过第一关。 三、走进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尝试复述故事 (一)走进故事,抓住外貌、语言描写感受魔鬼形象 出示情境题: 故事大王 第二关:品故事,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 学习任务分步提示:我们先去看看这个 比渔夫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 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快速默读故事4 15自然段,找相关的语句,边读边划,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 出示第4自然段:隔一会儿,瓶里冒出一股青烟,飘飘荡荡地升到空中,继而弥漫在大地上,逐渐凝成一团,最后变成个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1)交流感受。 (2)读出感受。 (3)通过教师引读,感受表达方式: 堡垒、铁叉、山洞 ,读着这些词,你感觉怎么样? (4)看图齐读,随机渗透民间故事特点:用这样的东西来比喻魔鬼,那是因为像这样的民间故事往往融入了人们丰富的夸张的想像。 出示5-7自然段 (1)过渡:刚才我们从魔鬼的外形感受了魔鬼的形象,我们还可以从对魔鬼的语言中来感受。 (2)交流感受。 (3)师生合作读出魔鬼特点。 (4)男女生合作读。 (二)走进故事,抓住语言描写、想像心理活动,体会渔夫智慧 情境对话,交待任务:就在这非常的危急时刻,渔夫又是怎样做的?拿出表格,快速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摘录关键词。 (表格内容) 默读课文16到23自然段,想想渔夫是怎样做的,请摘录关键词。 渔夫 想 智慧定能战胜妖气 说 决心要杀我吗 魔鬼 态度坚决 抽生交流。随机填入。 师生合作读出渔夫引的过程。 同桌合作读,感受渔夫的智慧。 师生合作读,教师故意漏下: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既,更,怎么,绝对不能相信 。 结合表格,想像渔夫心理,体会用词的精妙。 抓住关键词,师生合作读。 (三)学习方法,尝试复述故事 交待任务,提示方法:可以借助刚才自己填的表格来说好这部分故事。 学生练讲。 抽生讲故事,生生互评,提炼方法:引用原话、转述内容、展开想像 自由练讲 小结过关,鼓励激情。 四、升华延伸,拓展学习内容 提炼主题 1. 我们发现今天的故事一直在魔鬼和渔夫这两个人物之间展开,而2. 我们的题目怎么是 渔夫的故事 而3. 不4. 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呢? 5. 教师随机渗透故事特点:故事往往寄托了人们对智慧、善良、勇敢这些优良品质的追求,6. 把握了这一特点,7. 可以帮助我们以后更好地读懂这类民间故事。 情境延续,围绕课前提示语,激发讲故事的兴趣 课件出示情境题第三关:请各位同学试着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家人听。温馨提示:尝试用用今天学过的方法,祝大家顺利通过最后一关。 拓展阅读 自然过渡:故事是个美丽的王国,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我们今天所学的《渔夫的故事》也只是故事王国里的沧海一粟。让我们走进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去感受更为浩瀚的故事世界。 出示 资料袋 ,师生合作读。渔夫的故事获奖教案设计 教师小结:大家课外有兴趣的话可以再找这本书中的其他故事读一读,去欣赏一下这朵来自阿拉伯的民间艺术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