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优秀句子

2017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公布课教案设计 2017年四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第一朵杏花》公开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 第一朵杏花 ,实际上是从把(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李白。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

认真、负责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竺可桢的资料,初步了解人物特点。

2.通过梳理课文板块,清楚地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竺可桢和小女孩儿身上受到启发,飞外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飞外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一)齐读课题。

1.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读 竺、桢 两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二)出示课件,介绍人物。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竺可桢的资料,课上交流。

二、初读课文,通顺读文。

(一)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小组合作读文。

课件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3.读文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二)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四、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 推 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 惯 字各个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 需 字的 雨 字头与 雨 字的区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第一次看杏花(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出示课件

(一)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三)指导朗读。

(四)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体会重点词的作用。课件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 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五)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六至十五自然段)。

(一)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课件出示

1.指名读,突出 绿、皱、鼓 等关键词。课件出示

2.齐读。

(二)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课件出示

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 刚才。

竺爷爷( )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 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课件出示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学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三)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1.那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又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2.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四)体会人物品质。出示相关课件

郑重 是什么意思?你从 郑重地记下 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 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 郑重地记下 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过渡:是的, 一丝不苟 ,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十六自然段。

(一)课件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 大概 、 也许 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二)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你怎样理解 精确 一词?(非常准确)结合前文来说说。

(四)竺爷爷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五、总结全文,指导应用。

(一)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六、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课下交流。

2.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 名家荟萃 故事会。出示课件

交流竺可桢的资料,让学生对文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再学习课文。

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梳理课文板块,清楚地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品读优美的春景图,理解关键词的作用,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填写,从而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讨论之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提示语读出语气,从而锻炼朗读能力。

抓住重点词理解,体会人物品质,深化文章中心。

明了竺可桢是通过自己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才取得了巨大成就,飞外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成为一名物候学家。

学以致用,学习名人名家的优秀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通过一次语文活动,更多地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公开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2017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渔歌子》公开课教案设计01-23

2017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公开课教案设计01-23

2017年四年级下册《忆江南》公开课教案设计01-23

2017年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公开课教案设计01-23

2017年语文公开课《颐和园》教案设计07-02

公开课《口技》教案设计01-22

公开课《海燕》教案设计07-17

《父亲的菜园》公开课教案设计01-23

《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设计01-24